樓主
隨論超版 隨論編輯 TA的每日心情 | 開心 2022-6-6 12:22 |
---|
簽到天數: 5 天 [LV.2]偶爾看看I
|
“智慧”育秧 農機服務
曾都為春耕備耕插上科技翅膀
隨州日報訊(通訊員凡景、楚豫)眼下,曾都各地陸續進入春耕高峰期。在洛陽鎮金雞嶺村順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的一條高速育秧播種流水線上,從擺盤、鋪土、播種、灑水、覆土、疊盤再到碼垛,每一個秧盤的播種過程僅需4秒,3名工人每小時可完成播種育秧800盤。
“人工少了2/3,效率反而提升了4倍!”該合作社理事陳濤做了個比較,從前播種消耗大,2斤半的種子實際損耗在3至4兩,還面臨著播種不均等問題。新流水線不僅速度均勻,而且用種精準。合作社每年服務大田面積1萬畝以上,采取分批次、錯峰育秧,今年從3月15日開始育秧,目前已有500畝秧苗可下地。
新質生產力,智慧農業先行先試。育秧大棚內,暖陽鋪灑,噴水澆灌,“綠草”如茵。陳濤順手拿起一盤綠油油的秧苗,欣喜地說:“新技術就是好!育出的苗像毛毯一樣,怎么抖動都不會散?!?/font>
據介紹,合作社采取“一棚多用”發展模式,3月至6月育苗,10月至次年4月種植香菇,實現周年綜合利用,提高大棚使用率,增加農民收入。
今年,陳濤又給育秧大棚上了“新”?!懊總€育秧大棚都配上了一張‘新名片’!”陳濤邊說邊拿出手機掃碼,只見名為“防偽溯源系統”的小程序上,清楚記錄著產品的詳細信息及秧苗播種、育苗等生長過程,“今年10月份,‘名片’就會跟著這批秧苗,印刷在香稻產品的包裝袋上,讓消費者更安心?!?/font>
“新科技”替代了“舊方法”,人去哪兒了?為培養新型高素質農民,合作社成立了10余人的農機服務隊,購入新型農機20余臺,圍繞生產技能、管理技能、經營技能開展培訓,培養技術性人才。洛陽鎮村民代道軍不僅是服務隊的無人機手,還在合作社托管了200畝田,他算了一筆賬:“合作社采取‘訂單種植+現金回購’的模式,統一育種,不用我投入資金,一畝田可增收100元左右,加上務工費,一年能掙8萬多塊錢呢!”
今年以來,曾都區通過大力推進集中育秧設施建設,提升育秧質量和效率,組織9個專家組及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蹲點包片開展實地指導服務2000余人次,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困難,讓“強健”的秧苗盡快下田。截至目前,曾都區在田農作物面積30.69萬畝,其中冬小麥17.24萬畝、油菜8.35萬畝、蔬菜2.7萬畝、馬鈴薯1.8萬畝,其他作物0.6萬畝。
|
|